負極石墨化:緊缺將持續到2022年上半年直到2022年底
負極石墨化:緊缺將持續到2022年上半年直到2022年底能耗雙控下,負極石墨化影響幾何?(有節選)
石墨化是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生產的關鍵工序,占負極材料成本約5成,主要成本為電費,通常1噸石墨化產能需耗費1.2-1.4萬度電,屬于高能耗工藝。了解高性能石墨電極產品詳情。
如,國內石墨化產能占比47%的內蒙古地區,受環保和限電政策影響,部分小的石墨化加工已被迫停產,大廠開工率也不足,造成石墨化供應緊張。
GGII調研獲悉,內蒙古嚴控高能耗產業,受限電影響,石墨化減產約40%,包括杉杉、紫宸、斯諾等負極企業石墨化產能受到了不同程度影響,其中頭部負極企業整體影響10-20%,中小企業無奈關閉。
此外,包括山西、陜西等地域雙控政策相對寬松,對石墨化產能影響有限,預計整體石墨化產能影響約25%。
值得一提的是,人造石墨對比天然石墨具有更好的一致性與循環性,更適合動力及儲能市長,占比持續上升,推高負極材料對石墨化產能的需求。
到9月底,負極輕料石墨化加工費用為2.2萬-2.4萬元/噸,部分零單報價達到2.3萬元-2.5萬元/噸,較年初漲幅超過百分之一百。
需要說明的是,石墨化生產周期較長,限電區域影響尚未全部顯現,預計10月會增大,屆時供需缺口將進一步加劇,加工費持續上漲,預計這一波緊缺將持續到2022年上半年直到2022年底。
GGII數據顯示,2021H1國內鋰電負極市場出貨33萬噸,同比增長170%。其中人造石墨占比85%,若1萬噸人造石墨負極產能按1萬噸石墨化加工(天然石墨產品不需要)測算,石墨化加工產能的需求約28萬噸,供需缺口日益凸顯。
主流廠家2020年底才陸續開啟石墨化產能擴建,但石墨化建設周期長,需要半年到1年時間,也在拉長石墨化產能的釋放周期。
高工鋰電不完整統計,2021年以來,包括璞泰來、杉杉股份、凱金能源、中科電氣、尚太科技、翔豐華等人造石墨負極頭部企業均在加速擴產石墨化產能及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擴產涉及金額超250億元,更多石墨產業新聞可咨詢我們。
沒有找到相關結果
0 個回復